知否里大娘子拜的什么组合佛(白大娘子为什么恨顾家)
编辑丨霹雳小海兰 排版丨后宫冷婶儿 《知否》中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么 顾廷烨从未怀疑过曼娘的“真心”,直到常嬷嬷拿出被典当的禁步来,他这才恍然大悟这是亡母白大娘子留下的红珊瑚禁步,顾廷烨重情,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就像嫣然母亲的簪子,明兰母亲的镯子,是不可亵渎的“圣物” 出身商贾之家的白氏,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平时里自是非常注重礼仪的,佩戴禁步更是必不可少 禁步,是用一条彩线把不同形状的玉佩串起来,佩戴在腰间,最初用于压住裙摆,佩戴禁步行走的时候,发出的声音缓急有度,轻重得当。

如果禁步发出的声音节奏杂乱,就会被认作是失礼其实和步摇是一个用途 古代女子选择禁步,一般会选用相对靓丽柔美一些的,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女子轻柔似水的性情 就像男子多选择佩带玉佩一样,那些相对厚重、颜色相较沉稳的玉佩是首选,展示自己稳重的性格。
而和禁步最相似的就是宫绦,也是系在腰间,中间用一根绳子串起来,两端分别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尾端还有流苏

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每当男子提醒女子宫绦散了,女子就会变得害羞 而当男子送给女子宫绦结,就相当于现代男孩给女孩拉礼服上的拉链一样,是很亲密的行为 这个最常见的是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这些大家小姐都会佩戴此物。
回到《知否》,当初白氏带着天价嫁妆来到宁远侯府,结果难产血崩而亡,留给顾廷烨实实在在可以摸到见到的,也就这些首饰了

顾偃开死后,顾廷烨也背上了不孝子的名声,侯府是回不去了,常嬷嬷提醒他,要小心枕边人曼娘,刚开始顾廷烨只觉得是奶妈多虑了 和曼娘在一起这么些年,曼娘为他生儿育女,虽说如今日子苦了,但也不至于背叛 没多久,顾廷烨就被生生打脸了。
常嬷嬷拿出顾廷烨亡母的遗物,他才开始慢慢相信,这个女人只为财为利

对于钱财,顾廷烨从不放在心上,可这个禁步也让顾廷烨,彻底看了清曼娘的真面目 那么白大娘子给顾二留下的这些首饰配件,最后自然也是都给咱们明兰佩戴啦 《知否》中出现的八款发饰都符合宋朝历史吗? 首先是笄,这是王大娘子最爱的饰品,她从一出场就带的这款。
笄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像有身份的大户人家戴玉笄,而普通平民只适合带木笄和骨笄

这一个元素还是很符合历史的虽然剧中的服装不算还原历史,但有这些小元素的加持,即便被美化的服饰也没有太突兀,反而帮衬了剧情 笄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楚乔传》中元淳公主到了15岁就开始准备笄礼了,象征着女性的成人礼,这时的女子就可以出嫁了。
就像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仪式 而簪就是笄演变而来的,笄只是先秦时期的叫法,后来就都称作簪簪是男女通用,男子用来 固冠 ,女子为了美观,用来修饰发髻 像顾廷烨、齐衡、盛紘都有带簪,而没出嫁的三兰也都带过不同款式的花簪。
后来明清时期的簪子,更具有实用性,出现了“耳挖簪”,它不光用来簪头发,还可以做挖耳勺

《如懿传》中高晞月就带过,可以说是非常还原历史了当然了,簪中也有富贵簪,它可以是用于皇帝赏赐立功的大臣,而女性犯宫规,也会脱簪请罪 比如《知否》中皇后因为小邹氏犯错,脱簪穿素衣,给皇帝请罪,华贵妃害得甄嬛流产时,也有脱簪这么一幕。
《苍兰诀》中的东方员外头戴白玉簪,真的是点睛之笔了,大强温润如玉的气质尽显歌词中的“宫墙柳,玉搔头,纤纤红酥手”,这里的玉搔头说的就是玉簪

而《宫墙柳》又源自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这里就要来到另一个重要的古代饰品-钗了 钗和簪又是不同的装饰品,单股为簪,双股为钗平宁郡主第一次出场头上带的就是钗,高贵不奢华,插在发包中,凸显贵气。
但是钗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还代表着一种感情古代恋人或者夫妻分离时,女子都会把发钗一分为二,一半送给对方,另一半留给自己,带来日重逢时再合并自古以来就有钗代指女子的传统,所以《红楼梦》中才会有十二钗这个叫法。

在《知否》剧中还有一种不常见的发饰,那就是梳篦,孙秀才他妈妈的头上戴的就是这款,呈扁平状,半月形,也可以用来梳理头发 在那时几乎人手一个,尤其是妇女,梳不离身,形成了插梳的热潮 以上这些都是基础操作,接下来的这些发饰才更受古代女子们的青睐。

林小娘打败大娘子的秘诀,竟是因为这个小东西? 虽说林小娘凭着自己的容貌才情“吸引”了盛紘,可她的日常打扮,头戴步摇也为她增添了一丝风情,所以盛紘才会有“灯下看美人,月下看花”的感叹 而大娘子却没有带过步摇,多是笄和簪类,比较朴实的装扮。

步摇步摇,一步一摇,它最初用来约束女子行走的仪态,带上它你就不能走太快,最佳状态应该是头上得步摇随着身体得摆动,不发出声音,不乱摆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 可墨兰为了把林小娘牌位放在玉清观,和明兰争吵时,墨兰的步摇却勾住了梁晗的头发,这足以看出墨兰的不端庄,即便是做了正室大娘子。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提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可以看出步摇的“魔力”是给女人增添魅力的重要工具

后来明清时期,步摇有了新名字:凤形步摇钗,也就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五凤挂珠钗”可就算是凤姐这样泼辣性格的角色,也没有把步摇甩地飞起来呢还有一种非常华丽的步摇,固定在冠上,称之为步摇冠 《知否》中还出现过一款难得的头饰, 比步摇简单却更华丽的首饰,那就是华胜,又称“花胜”,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坠在额前或插在发髻上。

在顾廷烨准备求娶嫣然时,她头上就带了华胜,不像步摇那么繁琐,显得嫣然很贵气 《山海经》中就有“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描述,后来用戴胜比作西王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龙葵妹妹了,她唯一的发饰便是华胜。
只出现在回忆里的白大娘子,她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古代特殊的装饰她嫁给顾偃开时,头上带的叫做钿 她差不多的当时少有的富二代,所以出嫁的首饰自然要显得非常有排面

随着朝代更迭,在清朝时,钿就演变成了钿子头,在如懿当上皇后后,最常戴的就是这种,和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一样,也是佩戴了这样的头饰,其实也体现了剧中人物性格开始发生转变 说到钿,最容易搞混的就是花钿,我们在《清平乐》中见识到了花钿的美,花钿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木兰诗》中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这个花钿了。

《知否》中最隆重的发饰当属凤冠了,沈皇后为了给张家道歉,就把凤冠上的大珠摘了,送去英国公府 凤冠是皇帝后妃以及贵族命妇的传统冠饰,上面饰有凤凰样的珠宝,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代女子戴冠之风很大,有白角冠、团冠、等肩冠等。
也常用于婚礼时,明兰大婚时的凤冠霞帔,也是无比华贵的《锦衣之下》中袁今夏结婚时,带的也是标准的凤冠

以上八种头饰就是《知否》中出现过的啦,还有落下的吗?宝子们评论区艾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