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样式

贵州民族服饰简介(贵州民族服饰文化)

威宁石门式(苗族)

威宁石门式以威宁县为代表,分布于赫章、织金、大方、毕节、纳雍、紫云、黔西等地以盛装最为典型女装上衣为无领对襟短衣,披半开领披肩内搭的衣服以白布或青布为底,不作任何装饰;披肩宽大,两侧长至小腿处,前后则比较短;以白麻布为底,红、白毛线织成菱形等几何纹图案,背部缝合处缀有一块绣有几何图案的方形背裕;背裕下坠有数根彩线连着的绒球和铜钱。

下装为长过膝的白麻布裙,裙上有少许蜡染条纹,内穿青色布裤扎白色腰带,穿布鞋头饰非常独特:妇女头顶盘髻,戴锥形竹帽,其外用头发掺假发缠裹,形若高髻;少女额前留刘海,头后绾发髻,并用白布或红色的布条缠绕固定;男子包白布头巾。

男性的服饰为无扣对襟白麻布长衫,披肩与女式的相同衫长至脚踝部,衣袖缀刺绣花纹,看起来潇洒飘逸威宁式服饰最大的特色在于背裕背裕上的图案多几何纹饰图案从色彩来看,白色和青色成为威宁式服饰的主打色,尤其是白色背裕和裙子。

纳雍百兴式(苗族)

纳雍百兴式以纳雍县百兴乡为代表,分布在纳雍县水东、丰岩及六枝特区新华等地女装上衣为大领对襟蜡染衣,后摆较长,衣领、衣背和衣襟缀刺绣莲花纹图案衣襟有8厘米左右宽,前襟齐腹;后襟至小腿,大面积使用彩色蜡染,图案精美,色彩艳丽,不单调。

衣袖为直筒式,长至手腕部下装为彩色蜡染百褶裙,裙长过膝,用四至五条彩色布带均匀缀于裙面上,很有层次感系挑花围腰,与裙同长,饰有流苏,上有太阳、梅花等图案扎白布腰带,缠白布绑腿,穿布鞋值得注意的是,此式服饰的彩色蜡染非常精美,工艺独特。

头饰以绾发为主女子绾发髻,头插马鞍形红漆木梳,四周缠约1千克重的粗大假发,梳角露出发外马鞍形红漆木梳不仅起到固定头发的作用,而且给妇女的头上增添了一抹调皮的红,显得魅力十足此款服饰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彩色蜡染工艺较多,几乎全身都使用了蜡染工艺,尤其是在衣襟、衣袖、前后摆处,可以看出此地彩色蜡染工艺独特,精美绝伦。

织金珠藏式(苗族)

织金珠场式以织金县珠藏镇为代表,分布于织金、大方、纳雍、黔西等地,以女子盛装最为典型女装上衣为无领长袖短衣衣襟宽8厘米左右,饰蜡染花边,最下面纽扣处有一正方形的刺绣片;右侧腰间有一布扣衣袖长至手腕处,用6块色布拼接。

小臂处缀蜡染衣袖片,上面除了有画蜡时精刻出来的各种图案,还有用各种彩线做的花蕊,用亮片点缀空白处;衣摆略大,挺括,镶彩绣或蜡染花边下装为蜡染长筒裙,裙长至脚踝,裙子上段饰有各种精美的蜡染图案裙前系一块小巧的蜡染刺绣围腰。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围腰为系于腰间的短围腰,但被上衣的衣摆遮住,而其他地方的围腰多扎于上衣之外穿布鞋头饰以木梳别发妇女梳歪髻,插一柄长齿彩绘木梳以固定发髻;少女梳长辫盘于头顶,清爽自然这款服饰的精彩之处在于其使用的蜡染工艺和形成的视觉效果。

从工艺来看,此式服饰中多蜡染,工艺精致匀称,图案细致复杂从色彩来看,此式服饰黑白相间,黑色为底,白色呈线条样或块状点缀,加之简单的发型搭配,使整个线条流畅,给人清新脱俗之感织金箐脚式(苗族)

织金箐脚式以织金县箐脚村为代表,分布于织金、黔西和清镇等地,以女子盛装最为典型女装上衣为无领无扣对襟长袖衣,衣袖为直筒袖,长至手腕处上衣的装饰重点在衣袖和衣背处衣襟宽5厘米左右,镶贴绣勾藤花边;在两侧肩部位置分别缀一条挑花带;衣袖上缀满各种蜡染图案或挑花花块,尤其是在袖口处,其用功更深,大臂处反而比较简单,用一条简单的其他颜色布料镶嵌;衣背、衣摆处同样缀满彩色的蜡染图案或各种挑花花块。

下装为两侧有褶的马面裙,裙长至小腿裙分两段,上段缀各种挑花图案,或用其他颜色的布料连接;下段为青色底布,无任何装饰裙前往往系长方形蜡染蔽膝围腰,比裙子略短头饰以绾发为主女子将自己的头发绾成发髻,在发髻外缠假发,自左向右缠,从而使整个发型呈圆盘形。

箐脚式的特点是较多使用彩色蜡染工艺,尤其是在前后衣摆和袖子上从刺绣工艺上看,多使用方格纹因多使用彩色蜡染工艺,整个服饰的色彩基调偏向于灰黄色,在低调和细微处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黔西化屋式(苗族)

黔西化屋式以黔西市化屋村为代表,分布于黔西、织金、修文等县市,以女盛装为代表黔西化屋式女装上衣为直领交襟衣,衣襟较宽,交叉于腹前衣袖及腕,满缀刺绣图案;下装为马面裙,系蔽膝围腰蔽膝较窄,长及裙摆上方,或两边镶刺绣宽边,或满缀刺绣且以银铃为饰。

20世纪末,该服饰色彩搭配 ,以暗橘红色为主色调;现在则喜欢用亮白色为主色调,并搭配红色的花边刺绣和蜡染是当地苗族妇女必备的生活技能,也是她们独特的文化符号黔西化屋式的主要装饰手段是套色蜡染后再刺绣,衣裙上布满蜡染和刺绣布片和花边。

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有八瓣花、蝴蝶纹、山水纹等他们用蜡染和刺绣纹样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女子绾发为髻于头顶,缠织锦头带固定,并垂坠璎珞。